全画采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,中正和谐的构图,与明宣宗的雍容大度颇相呼应。
朱瞻基《戏猿图》(局部)
此画完成于公元1427年,作画缘起应与当时发生的事件有关。
朱瞻基《戏猿图》(局部)
历史记载,明宣宗的叔叔汉王朱高煦对皇位凯觑已久,在1426年起兵反叛,宣宗亲征。次年,即绘《戏猿图》的同一年,晋王朱济熿也因勾结朱高煦谋反,被废为庶人。面对皇室亲族相残,宣宗所作的《戏猿图》或许也从另一个层面反映一丝期望父子君臣相合相亲的心情。
朱瞻基《一笑图》
在明宣宗的存世作品中,美国纳尔逊美术馆所藏的《一笑图》。画面十分简单,非常吻合现在西洋风格, 比如像梵高之类的,画面上方有宣德皇帝的鲜红大印“广运之宝” ,以及亲笔落款“宣德二年御笔戏写一笑图”。
朱瞻基《一笑图》(局部)
《一笑图》(局部)
亲自督造“宣德炉”,传世罕见
宣德炉是历史上第一次运用黄铜铸成的铜器,以色泽为亮点,其色内融。
大明宣德炉
明宣宗极爱玩赏香炉,特下令从暹逻国进口一批红铜,责成宫廷御匠吕震和工部侍郎吴邦佐,参照皇府内藏的柴窑、汝窑、官窑、哥窑、钧窑、定窑名瓷器的款式,及《宣和博古图录》《考古图》等史籍,设计和监制香炉。整个过程,他都要亲自参与。
大明宣德炉
现在各个有规模香火旺盛的庙宇基本上都是采用这种香炉。经过数百年的风风雨雨,这批铜香炉已极为罕见。
随着考研人数连年看涨,硕士学历在就业市场似乎越来越不值钱,大家纷纷开始考虑要不要读博增加竞争力。
然而作为博士招生中重要的两种,很多学生却不敢选择硕博连读或直博。
这到底是为什么呢?
首先来探讨,硕博连读或是直博,这两者和普通招考之间都有哪些差别。
1、硕博连读和直博相比普通招考更加节约时间,对于一心想要读博的学生大有好处
同样是读博士,硕博连读和直博还是有些细微区别的。硕博连读,是从在校的优秀硕士生中进行筛选,从中选拔出读博士的好料子。
硕士生提出申请,学校考核通过即可获得继续攻读博士的资格。
直博学生的筛选比硕博连读更早,它往往从本科学生中进行选拔,选上的学生直接攻读博士学位。
我国的博士招生一共有三种,除了硕博连读和直博外,剩下的就是普通招考。
对于那些从本科阶段开始就打定主意一心想要读博的学生来说,硕博连读和直博无疑是更加划算的。
这里就不得不提一提舅舅家的儿子,也就是我表哥。现在在某985高校读环境科学,当初一进大学他就立志要读博。
好在他也是个有天赋的孩子,各种科研项目搞得风生水起。老师们都很看好他,私下问他要不要直博。表哥一听乐开了花,正中下怀。
关于读博士,表哥有自己的一番考量。如果按部就班地走普通招考路径,硕士三年,博士四年,正常需要七年。
可这还没算上延期的时间,博士可不容易毕业,这样一来,没个七八年是完不成的。如果能够获得硕博连读或者直博的机会,一般五六年就有机会完成学业,这岂不是一举两得。
想明白了的表哥赶紧准备好相关材料,报名了学校的直博考核。
经过层层选拔后,他终于如愿以偿,心心念念的博士生活就要开始了。
对于一心想要读博的表哥来说,硕博连读或者是直博,的确是最好的选择。
既满足了他读博的愿望,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学业。然而相比于表哥对直博的强烈热情,另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,越来越多的学生不敢选择硕博连读或是直博,背后的原因很是耐人寻味。
2、表面光鲜实则压力山大的博士生活令学生望而却步
博士,本来应该是智慧和能力的象征。
然而在如今的话语场中,大家提起博士,往往都是无奈苦笑。
外人眼中的光鲜和高学位都只是镜花水月的表象,各中滋味冷暖自知。
博士生的生活并不好过,科研压力、经济压力、就业压力,这些就像一座座大山,压得人喘不过气来。
先来看经济压力,虽然国家的博士教育经费中涵盖了生活补助、科研经费、奖学金等部分,但是数量上远远不足。
读博穷三代,科研毁一生。
钱,毫无疑问是博士的首要压力。
众所周知,文科博士无疑是博士生态链里的最低端,一般这些文科博士每月的补助大多在1200-1500之间。
文章来源:《中国医药指南》 网址: http://www.zgyyznzz.cn/zonghexinwen/2022/1213/2050.html
上一篇:医药指南发表论文(医药论文发表网站)
下一篇:药学专业要学习什么(医药论文格式)
中国医药指南投稿 | 中国医药指南编辑部| 中国医药指南版面费 | 中国医药指南论文发表 | 中国医药指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中国医药指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